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衛 濱州報道
艾草作為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和中醫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同瓷器、茶葉、書法、武術等其他文化符號一樣,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10月19日,“山東手造·濱州精品”采訪團走進鄒平市張氏艾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家中,實地探訪“小艾草”是如何變成“大產業”的生動實踐。

來到位于鄒平市的張氏艾條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五代傳承人張國徽的展廳外,一股濃郁的艾草香氣撲鼻而來。走進展廳,記者看到,展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艾絨、艾條、香囊等種類繁多的艾草制品?!拔覀兗易霭瑮l有600多年歷史了,制艾手藝傳承到我這里已經是第五代。隨著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對養生保健的需求越來越大,艾草在治病、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社會各界普遍認同。”張國徽說。為依托艾草產業實現鄉村振興,近年來,張國徽結合當地健康產業發展,把艾草產業作為健康產業,打造了艾草種植、艾產品銷售等完整產業鏈。

記者了解到,從原材料的收購儲備到完成艾條的生產,每一株艾草都需要經歷千錘百煉后,才能變成可以使用的產品。張國徽介紹,張氏艾條嚴格遵循祖傳技藝,嚴把原料關,用來制作艾絨的艾葉都是儲存三年以上的優質老艾葉,采用四川生產的桑皮紙做包裝,用黏糯米制作粘合劑,使用傳統制作工藝,經二三十道工序精心制作。因此,張氏艾條具有雜質少、絨多而長、艾條味道溫和清香、燃燒時間長等特點。同時,張國微在傳承艾條制作基礎上,又相繼研發出了金艾養生枕、艾草牙膏、艾草香皂系列產品,深受廣大客戶青睞。

看到一片片艾葉變成產品銷往各地,張國徽決心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村民走上富裕路。如今,張國徽的生產車間已經為趙旺村30多名不能外出務工的婦女提供了就業機會。“我是附近的村民,因為平常需要接送孫子上學,沒有固定的時間去工廠上班,在這里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每月還能拿到3000多元的收入,很滿足。”趙旺村村民張翠嶺告訴記者。

為了更好地弘揚千年艾文化、促進艾產業健康穩步發展,張國徽堅持不懈、潛心鉆研,嚴格把關產品質量,積極拓寬銷售渠道,讓產業不斷擴大。張國徽介紹,他和愛人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了自己的網店,還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開設了直播間,現在的銷售量排到了同類型排行榜前三名。
下一步,張國徽還將立足大健康產業發展,為廣大群眾提供“簡便效廉”的健康服務體驗,讓張氏艾條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制艾這門手藝不能丟,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希望孩子們能繼續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睆垏照f。
責編:張 爽
審核:盧志強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