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時珍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的艾條生產線。(記者 胡蔓崔逾逾 攝)
一片小小的艾葉,承載著蘄春打造“中國艾都”的夢想。昨日,在湖北李時珍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看著一根根艾條在生產設備上“誕生”,董事長陳普生笑言:“它們現在躺在車間里,過些日子,就會出現在歐美、東南亞的貨架上?!?/p>
蘄艾憂傷:身份的失落
大自然對地處北緯30的蘄春,有著特別的饋贈。《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蘄春境內生長的就有700多種。蘄春是我省藥材種植大縣,蘄艾等道地“蘄藥”主導品種占種植面積的50%。
2015年10月26日,中國湖北第25屆李時珍藥交會上,蘄春喊出響亮口號:醫圣故里,從艾出發,打造“中國艾都”,實現蘄艾百億元產業戰略目標。
頂層設計隨之凸顯:成立蘄艾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和蘄艾產業協會,縣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對種植戶給予補貼;將蘄艾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聯合科研院所建立“道地藥材生產和質量管理規范體系”;在品牌塑造上,推廣“蘄艾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使稀缺資源成為永久的價值品牌……
點點努力的蓄積,讓這個小綠葉煥發出璀璨光彩:蘄春縣境內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各類涉及蘄艾產業注冊企業近400家,產品有10多個系列487種;“蘄春艾灸療法”也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在這些炫目光環的背后,有著別樣憂傷,蘄艾能制成的唯一藥品艾條,雖在養生保健上“屢屢建功”,但沒有藥品批準文號。“這是打造艾都的隱痛?!碧I春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胡儉說,“藥品批準文號就如身份證一樣,沒有它,不能稱為藥品,進不了醫院,也無法擺上藥店柜臺。顯然,這與艾本身的中藥材屬性格格不入,也和艾都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產業‘瓶頸’不言自明?!?/p>
跨省談判:身份的追尋
作為蘄春唯一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湖北李時珍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普生一直思忖著如何解開這個結。答案只有兩個,要么按仿制藥申報文號,要么通過技術轉讓方式轉移過來。幾番掂量,選擇后者,原因是轉讓方法更為快捷。“全國10個廠家15個有關艾條的批準文號進入視野。”縣食藥監局藥品化妝品綜合管理股股長裴文華說,“2014年下半年,我們與‘李時珍’一道,地毯式搜索,與這些企業挨家挨戶聯系,最終敲定和江蘇一家企業商談合作意向?!?/p>
過程步步驚心。
技術轉讓不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文號易主,更為嚴苛的是,接受方必須先建好廠房,添置好設備并通過相關劑型的藥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規范認證。3000萬元砸進去,新綠色外墻的廠房建起來,一溜錚亮的生產設備也搬進車間,但藥品技術轉讓事宜懸而未決。如此豪賭,并未動搖“李時珍”的決心。
談判過程十分艱辛。年近70歲的陳普生到蘇州去了10余次。他篤定的信念是,如果藥品技術轉讓失敗,就從零開始申報注冊,就算花更大氣力、更多金錢也要給蘄艾一張身份證。
藥品技術轉讓不僅需要湖北、江蘇兩省食藥監局初審,還需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最終批件。近尺厚的申報文書,價格上的反復拉鋸談判,嚴謹的產品試產與質量穩定性考察,最終在2016年8月29日凝結成3張沉甸甸的批準件。
2400萬元成交,江蘇這家公司的“藥艾條”“清藥條”等3個“國藥準字”正式轉到湖北?!昂钡奶I艾終于有名分了!”拿到批件的那一刻,陳普生百感交集。
一路呵護:身份的光耀
對于這來之不易的藥品注冊批件,“李時珍”捧若至珍。
呵護的同時,如何將其光大?“李時珍”公司質量保證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藥品技術轉讓必須保證轉讓前后質量標準一致。為此,他們做了規定期限的長期穩定性考察和加速試驗,還增加了綠原酸、桉油精等項目的鑒別和含量檢測,以提升品質。
每一步改良都是為了讓這難得的藥品大放異彩。
按此前工藝制作的清艾條、藥艾條,使用時發煙量較大。如何減少這種不適感?研發人員發現,是包裹艾絨用的紙張在“作祟”。經反復試驗,采用桑皮紙進行卷條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很快,“穿”著桑皮紙的艾條全新亮相,發煙量減少了大半。即便是粘合桑皮紙的漿糊,研發人員也尋求到生物產品替代,更加安全、有效、無毒。
在藥監部門主導下,企業先后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等院校合作,促進產品提檔升級。
從手工、半自動制作向自動化跨越,艾條、艾絨加工中的粉碎、篩選、除塵等實現流水線自動作業,公司年產艾條能力達2000萬支,使千萬患者受益。
古老的蘄艾進入新的生命周期,邁開向現代文明演繹的步伐。(記者 胡蔓 崔逾瑜 通訊員 余立鵬)
此稿件為延展閱讀內容,稿件來源為: 湖北日報。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
關注新華網公眾號
下載新華炫聞客戶端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