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之甜
相傳戰國時期的“神醫”扁鵲常在湯陰用艾草給人治病,后被刺客“伏于道旁殺之”,便葬在了由此而得名的伏道鎮。
5月12日,記者來到位于湯陰縣伏道鎮南部的扁鵲廟,東側的“艾園”種滿了碧綠的艾草。艾葉形似菊花葉,表面深綠色,背面有灰白色蛛絲狀絨毛。聞一聞,藥草清香鉆進肺腑,清爽無比。
湯陰種艾歷史悠久。近年來,該縣不斷培育壯大食品、醫藥兩大主導產業,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招商。 2016年,北京一企業家看中湯陰北艾的獨特藥性,在該縣成立安陽九頭仙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頭仙艾”),以艾為原料,開發高技術含量產品。
位于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的九頭仙艾公司,“艾”的氣息更濃。近萬平方米的庫房中,2米多高的干艾草垛整齊排列,每個垛前都標明了艾草產地、收割時間等信息。“有句話叫‘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睆S區工作人員介紹,艾葉燃燒熱量很高,當年收割上來的艾草需要儲存1至3年,去其“燥”,不僅能使艾草功效最大發揮,也避免人們在艾療過程中出現燙傷。
制絨車間里,只見艾葉和桿在機器中分離經低溫低速捶打、揉搓和風力篩選、脈沖除塵工藝“抽絲剝繭”,艾葉中的脈絡被提取出來,這就是“艾絨”。記者隨手捏起一小撮,只見艾絨成棉絮狀,有點像肉松。在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坐在氣動卷條機前,有條不紊地將艾絨稱重、壓實、卷條。車間一側的展示架上,艾條、艾貼、艾餅、艾草枕頭、護膚露、精油等產品琳瑯滿目。
小艾草拉動大產業。九頭仙艾投資 5億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成立艾草合作社10家,發展艾草種植基地10個,在全縣種植艾草15000余畝,形成集種苗栽培管理、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2020年6月,該公司開啟線上銷售推廣,當年就發貨110余萬單。今年銷售額預計超過1.5億元。
小艾草正在成為農民的“搖錢樹”。伏道鎮西水磨灣村種植了2000余畝艾草。該村黨支部書記王素清說,以前農民種小麥,年景好的時候畝產千斤左右,按照市價每斤1.2元,減去種子、肥料成本,收入也就千把塊?!巴恋亓鬓D給艾草企業后,農民每畝地能拿到800元流轉資金,艾草一年收三茬,每畝產量300公斤,企業按每公斤2.5元統一收購,就是2400元,加上縣里的艾草種植補貼,一般農戶收入上萬元?!彼f。
“我們制定的全顆艾草收購價格為2-3元/公斤,純葉艾草7-8/元公斤,凡符合標準的在7日內支付全部艾草款項。”該公司副總許可介紹,公司優先錄用貧困戶、農村轉移勞動力,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
編輯:李林宇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