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婷 見習記者 王夢媛
位于山東省鄒平市焦橋鎮,由張氏第二十一代子孫張居盛根據《本草綱目》艾絨制作方法探索出的一套獨有的艾條制作技藝,到如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其后人一脈相承、世代相傳,形成了現在焦橋鎮張氏艾條制作技藝,該項技藝在2019年被列入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艾條是由艾絨制成的,艾條通過艾灸作用于人體穴位,有活血通絡、祛風散寒、安神助眠等功效。張氏艾條采用端午節前后的野生艾草,儲存三年以上,用優質老艾葉作原料制作艾絨,這樣的艾草纖維更長,絨質更好。張氏制艾第五代傳承人張國徽介紹說,“用剛采摘的艾草加工,人灸之后會上火,口干舌燥,甚至會損傷經絡,而先儲存三年再加工完成的艾條,有害物質比如精油、揮發油會自然揮發,才能對身體有益無害?!?/p>
張國徽展示儲存三年的艾草
在機械化生產,成本低效率高的時代,被問到為什么堅持用手工制作艾條,張國徽介紹說,“手工艾通過手工冷加工,纖維細長,也能最大保留艾草精華,艾灸過程中煙比較柔和,燃燒時間長,機器加工會通過高溫粉碎,破壞艾草纖維,最大的影響是,用機器卷制出的艾條,功效比手工弱,手工揪出來的熱量比機器揪出來的熱量更柔和。”
張國徽制作的艾條還采用四川生產的桑皮紙做包裝,用粘糯米制作粘合劑,采用傳統制作工藝,經二三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制作的艾條雜質少,絨多而長;艾條味道溫和、清香;燃燒時間長;針灸時,皮膚感覺溫暖而柔和,無燒灼、刺痛感;艾條燃燒時煙如輕紗、透明。
張國徽通過顯微鏡觀察艾條纖維
手工卷制艾條
作為第五代傳承人,張國徽通過互聯網對艾條進行宣傳并擴大營銷渠道,憑借其精湛的技藝和制作艾條的優良品質,艾條受到眾多客戶的喜愛并銷往全國各地,仁德制艾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與影響力。
經過這幾年的不斷努力,張國徽創立的山東仁德艾制品有限公司獲得兩項市級非遺、創業大賽二等獎、鄒平市2020非遺年集“優秀旅游商品”等榮譽,仁德制艾也在2022年入選“山東手造·濱州精品”手造品牌類項目。公司還與當地農戶合作,帶動當地農民種植高品質艾草,在保證原材料質量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