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至今不會用手機發文字消息,也不會在手機上看文章,所以她也沒有關注我的公眾號。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她現在追熱點的速度快趕上我了……
手機上說,有個熱敷的墊子對高血壓好,好多廣州的老人都在用,你在網上幫我看看,要是太貴就別買了。我在網上看到,有個男的在西藏缺氧死了,救都救不贏,你莫去爬那個什么山啦!
我媽在抖音上看到的驚悚視頻
當時人在拉薩,正準備前往珠峰的我,真的哭笑不得:
親媽擔心我的安全,她還有視頻“證據”,我能怎么反駁?
實際上,在老媽跟我說這個事之前,我都已經看過辟謠的報道了,當事人根本沒死。然而,事實雖然反轉了,但剪輯成各種版本的【男子進藏缺氧去世】視頻還是在各大平臺上繼續流傳。被誤導的除了我媽,也可能有你的父母和親人。
媒體調查后的辟謠視頻
我猜你應該也跟我一樣想過:
如果微信、抖音、微博各個平臺能發揮作用,把這些謠言和不實信息一網打盡就好了!
是啊,想得真美??墒钦l都知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道理,這種消滅一切謠言的宏偉愿望有可能實現嗎?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完全消滅謠言是永遠不可能的,但對謠言進行“動態清零”還是有機會的。前提是滿足下面這三個條件:
第一,平臺本身沒有動力去助長謠言傳播。
第二,平臺有一套機制來識別和判定不實信息
第三,社會多方力量合作共同打擊謠言
微博、朋友圈和抖音
大平臺其實比我們更怕謠言
和很多人以為的“平臺都追求流量,放任謠言傳播”不同,微博、朋友圈、抖音這些國內最重要的信息平臺其實非常害怕謠言,尤其是社會新聞類不實信息。以前我說不清,但至少現在,我確定他們都是在真心實意、不遺余力地打擊謠言。
原因也很簡單,流量雖然好,但也要有命享受才行。
監管的環境變了,監管的力度變了,平臺隨時面臨著因不實信息被整體處罰的風險。這種壓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對于增加流量的渴望,有時甚至到了寧可誤傷也盡量不要放過謠言的程度。這點我相信大家作為用戶都有體會,我作為經常被審核、被刪帖的博主,體會就更深刻了。
再有就是發展階段不同,平臺的態度也會有微妙的變化。
就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初期,對環境污染的容忍度會比較高,因為這個階段吃飽飯更重要。
抖音和微信如今都是國民級的應用,限制它們增長的已經是人口總量,家業大了,心態也就變了。在當前的階段,維護平臺氛圍的健康有序才是抖音和微信的重中之重,也是考核團隊的頭等大事。
所以說,在當下,這些大平臺本身是沒有動力去助長謠言傳播的。實際上,平臺比用戶更加頭疼謠言治理的問題。
治理謠言和保障信息流通
可以做到兩全其美的
既然平臺和用戶都想把謠言給動態清零了,那就干起來唄!話是這么說,干起來其實很不容易。
舉個例子:上海疫情期間,我們都見識過很多上海式的辟謠,比如有人發照片說外灘長草了,結果上海辟謠平臺說這是謠言,長草的地方雖然在黃埔江邊,但并不是大家通常說的外灘……
那把這個問題拋給微博和抖音,你讓他們怎么辦?把外灘長草定性為謠言,處理一批賬號嗎?那肯定要被大家罵娘……
再舉個例子:對于我們科普博主來說,聲稱熱敷能治高血壓、艾灸能治偏頭痛,那肯定都是健康類謠言。但你把這些問題拋給一名缺乏專業知識的審核人員,他有什么能力去做這個判斷呢?他可能自己都是艾灸的忠實用戶……
他能做的,只是去查看這條視頻的字幕有沒有違反廣告法,看這個賬號有沒有資質發布醫療信息。僅此而已。
再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有用戶發視頻說一名男子進藏后因缺氧死亡,視頻里有搶救的畫面,說話的人自稱是領隊,審核人員不可能事先判斷出這是一條不實信息。總不能要求人家提供死者的死亡證明再允許發布吧?
即便后來新華社發了辟謠消息,放出了當事人的聲音,看起來可信度非常高,可是誰又能百分百保證這辟謠就是真的呢?
是的,真實的世界就是這么一團糟,真相很多時候都難以辯白。
期待平臺的審核人員能夠精確識別謠言,是完全不現實的;賦予平臺的審核人員任意判定謠言的權限,是非常危險的。
要想在治理謠言的同時保障正常信息的傳播權利,只能走另外一條曲折但必要的路。
專家團、媒體團與貼標簽
還有科普博主的使命感
現如今,各大平臺上流傳的不實信息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涉及科學知識、客觀事實的謠言,尤其是涉及新冠疫情的各種謠言。這些謠言的判定有專業門檻,有的甚至還存在爭議,所以可行的辦法是由平臺成立科學審核專家顧問團隊,由可信的專家和專業機構來做判斷。
比如8月16日抖音舉辦的“治理不實信息開放日”上,科普中國辟謠平臺運營負責人徐來就介紹了他們組織專家團隊協助平臺治理科學謠言的工作。這樣的做法比起平臺自己去培訓審核人員當然要高效得多,也權威得多。
另一類是涉及社會新聞類的不實信息,比如某用戶在抖音發視頻說她打網約車拼車拼到一只哈士奇,被廣泛質疑后才澄清是自己家的狗,是拍的段子。
狗都做不出來的事,人做到了
甚至之前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中,還有很多賬號跑出來冒充打人外逃的嫌疑人,也不知道腦回路是怎么長的……
對于“演段子”的這類視頻,抖音的做法就還比較中立。
一方面,抖音上線了用戶自主給段子打標簽的功能,你拍段子可以,自己貼個標簽純屬虛構,避免誤導用戶,愿意圖個樂呵的人還是可以看。另一方面,如果你自己不打標簽,硬要冒充真實事件,那查實之后就不客氣了,肯定嚴肅處理。
對于冒充當事人、虛構事實誣陷他人的不實信息,抖音則把更多權利交給了用戶和專業媒體機構。
如果一條視頻被眾多用戶反饋不實,那平臺就先給它打上一個存疑的標簽,讓后來看到的用戶留個心眼,先別全信。如果一條視頻被專業媒體調查之后證偽,或者補充了缺失的關鍵信息,那平臺就給它加個更新的鏈接,讓用戶能夠了解事件全貌。
已經被辟謠的視頻會打上標簽
考慮到一條不實信息會被很多用戶剪輯成多個不同版本,抖音還會用AI技術手段進行追溯,盡量確保沒有漏網之魚。
其它平臺也都陸續在出臺類似的不實信息治理方案,但相對來說,抖音的治理應該是最難的。微博、公眾號其實還是文字圖片信息更多,比較容易通過技術識別判斷,做視頻的抖音就相對會更難一點。
不過要說起來,最大的困難其實還不在于【技術不給力】,而是【人力有窮時】。
據統計,今年以來,抖音已聯合近百家媒體和專業機構處理319萬條不實信息,打標存疑內容90萬條。
但平臺治理不實信息所依靠的科學審核專家團也好、專業媒體機構也好,終究人力是有限的,而謠言的產生是無限的。 以有限治理無限,效果可想而知,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真正可以依靠的,還是咱們每一位用戶對于信息真實性的要求,還是我們科普博主以及信息核查博主們的不懈努力,持續辟謠。
這正是我作為科普博主使命感的來源。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