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 關注我們
于端午佳節
感受驅邪避害、庇佑家人的平安寓意
愿大家年年皆如愿,歲歲常安康彝族文物。制作和使用于20世紀80至90年代。水冬瓜木質,呈瓢形,正面刻畫虎頭紋,眼睛和面部用綠、藍、紅三色彩飾,一把木雕劍橫插在虎口中,把手末端有一孔,便于穿線懸掛。整件虎吞口面部瞠目齜牙,紋樣栩栩如生,有威嚴神秘之感。
吞口又稱為作吞、辟邪等,是云、貴、川、湘等省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掛在門楣上,用于驅邪的木雕等器物。它是面具的一種變異,是遠古時期圖騰崇拜和原始巫教文化的遺存。吞口大多以獸頭為主,面目兇猛猙獰,齜牙咧嘴,口中多含有斬妖利劍,蘊含有吞噬一切災禍、妖魔、鬼怪,驅邪避害等寓意,期望達到風調雨順、避邪免災、庇佑家人的目的。楚雄州虎頭吞口主要流行于雙柏縣法脿鎮等地,當地崇拜黑虎,以虎為其祖先,認為虎頭吞口掛于門楣或臥室,能辟邪消災、護佑家人平安幸福。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習俗演變而來,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歷史傳承中。端午節也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從賽龍舟到吃粽子,從掛艾草到懸菖蒲,從祭祀祈福到團圓孝親,從祛病驅毒到健體強身,均承載著多樣且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經過千百年的流傳,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成為中國大多數地區和人民的共識。
來源丨楚雄州博物館
海報設計丨劉思怡
通訊員丨蘇暉、周媛、金永鋒
編輯丨劉思怡
審核丨符文華 李彥錕
終審丨鄭文梅
?楚雄州融媒體中心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