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村有好戲
在臨沂客戶端訊憨態可掬的布老虎,毛茸茸的圓枕頭,形制各異的座椅墊……這些新奇可愛的手工藝品,全是填充了艾絨的保健用品。走進沂水縣高橋鎮坪下河村,琳瑯滿目的手造保健用品讓人大開眼界。

(資料圖)
坪下河村與楊家坪村相鄰,地處偏僻山區,土地多為山嶺薄地,糧食產量不高。面對資源困乏的困境,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在哪?
“靠山吃山唱山歌?!币恢弧皻w雁”破局,兩個村的“頭雁”組團,艾草生產加工在這里生長出一片產業來。
2023年7月,臨沂山艾艾灸制品有限公司和坪下河村、楊家坪村兩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共同出資,成立山東沂生鄉艾中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這個“非常2+1”的組織方式,成就了集種植、生產、銷售、電商直播于一體的共富項目。
山艾艾灸制品的負責人張森是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大學就讀中醫專業的他畢業后在“世界艾鄉”河南南陽市學習積累了大量的種植、加工經驗和銷售渠道,回鄉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張森生產的艾灸制品因品質純正、效果明顯,很快打開了市場,產品供不應求。除了自己種植的40畝艾草,原材料全靠淄博、莒縣等地提供,艾草原料需求缺口巨大。
既有產業基礎和銷售渠道,又有兩村自然資源、環境條件的契合,坪下河、楊家坪兩村的黨支部積極行動起來,黨支部領辦成立了合作社,著手流轉土地,開墾邊角荒山,種植了600多畝艾草。

(資料圖)
為了項目順利推進,坪下河村把原來的辦公場所拆了,騰出空間來建設了二層加工車間,還在村西北擴建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初加工磨絨車間,又承包租賃了1000多平方米的倉儲空間。
一家龍頭企業托著兩個村,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形成了“非常2+1”的“雁陣型”產業模式。
新年剛過,沂生鄉艾加工車間里,大型磨絨生產線正在運轉,四組一體的磨絨設備占據了廠房的大部。機口不停地吞進艾葉,經過粉碎、自動分揀、提絨等工序,蓬松輕軟的艾絨就下線了。
“我們引種的河南五葉大艾,葉片厚度大,出絨量高,一個小時能出1噸磨絨。2條全自動生產線滿負荷生產,設計產能達到1500噸,眼下原材料的需求缺口非常大?!睆埳榻B,公司正在對10臺手工卷條機、切條機、足浴包等設備進行同步更新換代,整個項目投產后,年可加工艾制品1000噸,收益超過120萬元,能為2個村集體帶來不下16萬元的收益。

(資料圖)
小小艾草唱響產業“山歌”,帶動村民從種植、采收、加工、銷售中獲益。坪下河村黨支部書記夏洪斌介紹:“艾草一年收割三茬,干艾2塊多1公斤,一畝地收入5000元左右,群眾嘗到了種植艾草的甜頭。今年,兩個村計劃聯合擴種1500畝,把艾草生產加工產業做大做強?!?/p>
臨報融媒記者 孫成思 程洪蕓 通訊員 馮永梅
編輯:張彩玲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