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蘄春,醫藥之鄉,中國艾都。
在蘄春,千門萬戶懸菖艾,出門十里聞藥香。近年來,隨著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蘄艾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2022年,省政府提出“實施中醫藥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打造李時珍中醫藥文化品牌”;黃岡市政府將蘄艾產業鏈,納入黃岡十大重點產業鏈,瞄準打響李時珍品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劍指蘄艾產業千億級目標。
艾草種植,是蘄艾產業的源頭、起點,艾草的品質直接關乎二產和三產。隨著蘄艾產業發展壯大,蘄艾品種多而不優、標準化推廣不力、種植理念及技術落后、機械化水平不高等問題,日益突出。
近年來,省、市農業專家立足蘄艾產業鏈,研究蘄艾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新模式,以科技賦能,助力蘄艾產業從百億級沖擊千億級目標。
初夏時節,蘄艾飄香。
5月9日,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艾葉聯合攻關小組2024年工作推進會暨2023-2024年度“515”科技服務道地藥材產業鏈行動(協同推廣)-蘄艾“五改兩促”輕簡生態種植技術觀摩交流會在蘄春縣召開。
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高校教授、蘄艾種植大戶共100余人走進田間地頭,觀摩蘄艾生產情況,學習交流新模式,傳授蘄艾生產最新技術,為做強蘄艾產業獻計獻策。
“蘄青1號”“蘄黃1號”優質種 破解蘄艾“芯”問題
5月9日,走在蘄春縣彭思鎮大洼廠村蘄艾基地,放眼望去,滿目蒼翠,豐收在即。
“這里種植的主要是“蘄青1號”“蘄黃1號”優質艾品種,相比普通艾草,葉片更肥大,艾絨更濃密,這種艾加工的艾條質量更好。”515科技服務道地藥材產業鏈行動專家、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大會拔起一棵艾草向參觀人員展示道。
蘄艾為全國著名道地藥材,為“四大蘄藥”之一。
經過數易寒暑,蘄春縣已打造出一條百億級產業鏈。截至2023年底,蘄春縣涉艾市場主體超過3000家,蘄艾加工企業565家,其中產值過5000萬元企業25家,過億元企業7家,過10億元企業2家;規上企業20家;高新技術企業19家。研發蘄艾產品4大類18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擁有準、械、消、妝字號132個,注冊商標近4000件,蘄艾產業綜合產值達128億元。
蘄艾產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良好效益,但原有蘄艾種質主要來源于野生種質資源引種馴化,沒有經過提純復壯過程,田間表型非?;祀s,產量、質量都不高,艾草種質成為了艾草產業“卡脖子”關鍵問題之一。
2005-2019年,全國艾草只育成“鄭艾1號”一個品種,壯大艾產業,急需選育優秀新品種。
2018年,湖北中醫藥大學(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黃岡綜合試驗站)聯合黃岡市農科院(湖北省中藥材產業體系大別山區試驗站),開展蘄艾“優質適產”品種選育。
通過重點攻關,選育出一批蘄艾優質育種材料。其中,2個材料經過3-4年不斷提純復壯和擴繁,精育出蘄艾品種“蘄青1號”和“蘄黃1號”2個品種。
“蘄青1號”植株生長健壯,平均畝產220—270kg干葉,畝干葉出絨率高達23.2%;干葉揮發油含量高達1.1%,桉油精含量可達0.8mg/g。
“蘄黃1號”產量高和出絨率高,植株高大、不分側枝、葉片肥大平展,平均畝產270-350kg干葉;葉片出絨率高達26.0%。
種質被譽為農業的“芯片”?!疤I青1號”和“蘄黃1號”產量高、品質優、性狀穩定。2大優良品種破解了蘄艾種植“芯”瓶頸。
“五改兩促”技術 加速蘄艾向千億產業沖鋒
在蘄春縣漕河鎮劉榜村蘄艾新品種良繁基地,隨著艾草脫葉機駛過,身姿挺拔的蘄艾瞬間被“剃頭”,艾葉全部被采收,只留下光禿禿的莖稈。
目前,蘄春全縣有24萬畝蘄艾,人工采收效率低,成本高。機器采收,脫葉率可達(99%),脫葉完整率達98%以上,日收獲效率達30畝,可大大節約人工成本。
蘄春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國平介紹,為加快蘄艾產業發展,蘄春大力推廣蘄艾“五改兩促”輕簡生態種植技術的應用,蘄艾農機采收是該技術內容之一。
何為“五改兩促”技術?
所謂“五改”,即改春種為秋(冬)種、改栽苗為植根(根莖)、改寬畦為窄壟、改化肥為配施、改單茬為多茬?!皟纱佟奔创龠M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綜合開發利用。
黃岡市農業科學院院長涂軍明介紹,蘄艾“五改兩促”輕簡生態種植技術是一套完整的蘄艾質量標準體系,這標志著蘄春蘄艾種植在已具“品牌化”的基礎上,將逐步實現品種化、品質化和標準化的“三品一標”發展。
“五改兩促”技術對蘄艾帶來了顛覆性改變,如在種植季節上,傳統上,蘄春是在春季(3-4月)種植,現在改為頭年秋冬季(11-12月)種植;傳統蘄艾是為栽苗,新技術是在秋季挖取優良母株地下根莖做種苗。并將原來的壟寬縮減至80厘米高的窄壟,在用肥上改為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和早施、重施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由一茬收,變為三茬收,大大提升了產量,保持了藥材的道地性?,F在,蘄艾由每年端午節前后收割,變成了在5月初、7月初、10月初三次采收。
而且,“五改兩促”技術加速了蘄艾農機化生產。湖北艾師傅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祥介紹,使用新技術、新模式后,蘄艾種植告別了純人工,可使用根莖采收機、噴藥無人機、收割打捆機、艾葉脫葉機等,實現全過程農機農藝融合,大大節約勞動力,為蘄艾大規模種植減工增效。
“五改兩促”技術使得蘄艾質量和產量大幅提高,艾葉畝平產量超300公斤,較傳統種植模式增產2倍以上,出絨率提高20%以上,揮發油含量高30%以上,畝平均收入3000元以上,畝平純收入超2000元,為蘄春加速蘄艾向千億產業沖鋒增添了動能。
全國中藥材專家聚蘄春 把科技服務“嵌”在產業鏈上
“蘄艾,非常怕蚜蟲,一旦有蚜蟲,對葉片和艾絨質量影響極大。而且蚜蟲會留在艾葉上,會和艾葉一起做成艾條,燃燒時會產生臭味,影響顧客對艾灸的體驗感……”
5月9日,在“蘄黃1號”新品種種植示范及蘄艾蚜蟲綠色防控、機械化采收等新技術示范觀摩現場,黃岡市農業科學院專家對前來觀摩學習的種植大戶,現場進行了技術培訓。
隨后,舉行了艾產業學術研討會、全國艾研究專家們為蘄艾產業發展送上“科技套餐”,把科技服務“嵌”在蘄艾產業鏈上。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所所長梁慧珍就《中藥材產業與鄉村振興》進行分享;針對蘄艾生產加工過程的關鍵環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教授巢志茂作了《艾葉倉儲關鍵控制環節》主題報告,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鄭志安則就農機農藝融合的中藥材生產機械化發展模式思考與案例進行了分享。
當天,共有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湖北省生物農藥工程研究中心、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南陽理工學院等12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和蘄春本地農業專家、生產主體進行成果分享、技術輔導。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艾葉聯合攻關小組專家還同我省專家就艾全產業鏈發展各環節關鍵瓶頸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攻關計劃。
蘄春集瑞蘄艾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宋盛保聽完報告后說:“專題輔導,拓寬了我們的眼界,了解到蘄艾產業的發展態勢,學習了新技術,為我打了一劑“強心針”,更加堅定了做大做強蘄艾產業的信心。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