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市場監管新聞網
章丘鐵鍋的銷售已經火爆了幾年,當然這期間也有起伏,隨著又一個“雙十一”銷售季的到來,似乎又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不過,有的消費者也發出質疑:網上到處都在賣章丘鐵鍋,是不是有假貨?需要一錘一錘地敲擊打磨才能生產出來的章丘鐵鍋,真的有那么大的產量嗎?正品的章丘鐵鍋生產廠家又是什么樣的?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在“雙十一”前夕,前往濟南市章丘區,一探究竟。
才兩個多小時,記者就從北京來到了濟南市東部的章丘區。章丘原來是一個縣級市,2017年升格成濟南的一個區。
“章丘有著鐵器制作的悠久傳統,大家知道的龍山文化中就有鐵器制作的痕跡?!币灰娒?,濟南市章丘區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會長劉紫木就談起了歷史掌故。
龍山文化是距今約5000余年、濟南章丘地區龍山街道轄區考古發現的古人類文明,其中出土了土熔爐,這意味著當時就有了翻砂鑄鐵工藝。
上下五千年,古今有傳承。經劉紫木指引,記者乘車穿過鄉間公路,來到章丘區龍山街道一個叫輝柳的村莊。這里的村莊已經不是傳統印象中的由一間間小屋子組成,而是有著一排排三四層住宅樓的小區。
汽車駛進一個大院,在一個車間樣的土黃色建筑物前停了下來。記者看到,這幢建筑正面墻上有十幾個大窗子,陽光照在窗子上,每個窗子都拉上了窗簾。大門上方有“臻三環”3個字。
“臻三環”是一家企業的字號,企業的全稱是濟南三環廚具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也是濟南市章丘區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的成員單位,其生產的鐵鍋可以使用“章丘鐵鍋”商標。換句話說,這里生產的鐵鍋即為正品。

推開門,一腳邁進,一陣叮叮當當的敲擊聲立即傳入耳膜,一時很有些不適應,記者禁不住用耳機把耳朵塞住。環視一圈發現,這是一間二三百平方米大小的車間,約有20名師傅正在冷鍛工位上敲打著鐵鍋,有的鐵鍋已經被敲擊得亮晶晶。

當當當、當當當……記者在一個工位前停下,細細觀察。只見師傅右手握著小鐵錘,以一秒鐘兩三下的頻率敲擊著鐵鍋。鍋底雖然已經看似十分平滑,但用手撫摸,還是能感覺到擊打留下的微小的凹痕。
記者獲悉一份由濟南市章丘區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起草發布并于今年3月起實施的《章丘鐵鍋》團體標準。根據這一標準,章丘鐵鍋的等級分為一、二、三、四4級。一級產品的錘打次數為1萬至1.2萬錘,二級產品的錘打次數為2萬至2.4萬錘,三級產品的錘打次數為3.2萬至3.6萬錘,四級產品的錘打次數為4萬錘以上。錘打次數的多少,直接影響著鐵鍋的以下3個指標:內壁粗糙度、外壁粗糙度和手柄粗糙度。

記者手持鐵鍋的原料鐵片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生產鐵鍋的原料,據介紹是從太原鋼鐵廠購進的低碳熱軋板,形狀類似于乒乓球拍,但大了許多。鐵板經過加熱,通體透紅,經過工人的鍛打而初具鐵鍋的形狀。經熱鍛工藝處理后,于是進入冷鍛,也就是記者聽到的不絕于耳的敲擊聲。
據了解,這些原料的購進單價為20多元。經過一道道工藝,特別是上萬次錘打后,就變成了一口口亮晶晶的鐵鍋,售價便達到三五百元甚至更高,其中凝結著打鍋師傅的心血和汗水。
“師傅,你們這樣敲打,聲音很大,對聽力會不會造成傷害?”記者跟一名叫王玉杰的師傅聊了幾句。他臉上已有不少皺紋,看起來有六十多歲。
“還好,我們都戴著耳塞。”師傅說。他回答簡潔,看得出不善言辭。
“你們每月平均工資大概有多少?”
“好的時候有一萬多,差的時候也有七八千吧。”
一旁的劉紫木轉過話題,說:“我們已經申請了‘章丘鐵鍋’集體商標,制定了章丘鐵鍋的團體標準,而且章丘鐵鍋也成功申報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p>
此時已經是下午3時,陽光斜照在車間土黃色的墻上,窗玻璃時不時反射出一縷縷炫目的光。當車緩緩開出大院時,身后仍傳來陣陣叮叮當當敲擊鐵鍋的聲音。
作者 |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喻山瀾
編輯 | 李若瑩
審核 | 沈艷陽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