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住宅物業維修資金監管;充分發揮物業管理信息平臺作用;物業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6月27日,南京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南京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并將在報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后實施。

物業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審議通過的《條例》修正草案共九章九十二條,分為總則、業主自治、前期物業管理、物業管理服務、物業的使用與維護、公共收益與維修資金、監督檢查與矛盾化解、法律責任和附則。
《條例》修正草案著眼于南京在物業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著重對物業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物業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等作出了系統設計。目前南京共有34個物業糾紛人民調解組織,自2021年以來,每年調處成功的物業糾紛約2萬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南京物業服務合同等糾紛連年下降,2023年,此類糾紛立案數同比下降41.8%,今年1—5月份,同比下降55.1%,降幅持續擴大,物業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物業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成功經驗,也為此次修改提供了方向。在審議通過的《條例》修正草案總則中明確將物業管理工作納入基層治理工作體系,并且新增了“建立健全物業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專項條款。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鐘連勇表示,此次調整的目的就是要發揮黨建引領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注重發揮多元調解權威、中立、專業優勢,推動物業管理糾紛的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實質解紛。
充分發揮物業管理信息平臺作用
信息化手段能夠推進物業管理效率和效果雙重提升。南京的“智慧家園”平臺可為全市業主開展議事決策提供信息化工具,但由于缺乏法規制度支撐,當前平臺知曉度、使用率都比較低。《條例》修正草案明確突顯物業管理信息平臺的作用。總則部分提出依托既有平臺,拓展實現業主議事決策、信息公開公示、電子檔案歸集查詢等功能。分則進一步明確要求,規定相關信息應當通過信息平臺公布、公示、公告,讓相關業主可查詢、可追溯。發揮數字化手段在業主投票參與、身份核驗、統計核算等方面的優勢,規定優先使用線上投票。明確業主可免費查詢相關信息,為信息化平臺廣泛使用提供支撐。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李華認為,依托既有的物業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多種功能的融合,不僅可實現物業管理活動數據的實時披露,定紛止爭;也將實現業主自治活動的線上開展,權威公正;并能打通物業管理活動的全生命周期,精準高效助力物業管理活動權威規范。
維修資金應急使用加把“安全鎖”
“維修資金的應急使用”的初衷是便利快捷,但由于取消了業主表決環節等機制,給資金使用安全帶來了不確定因素。為堵住這一制度的漏洞,審議通過的《條例》修正草案在第六章“公共收益與維修資金”中專門作了相關規定,比如第六十四條提出,需要動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業主、物業服務企業、居(村)民委員會應當提出維修實施方案,組織征詢業主意見,經全體共用部位業主依法共同決定后,由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劃轉核準的資金。并且專門提出,超過一定額度的維修資金使用項目,應當采取招標投標、審價、監理等方式,保障資金安全。
在《條例》修正草案中把第三方評估方式由業主承擔改為部門可以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維修項目的方案制定、預算編制、工程實施、竣工驗收、決算造價審核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管”。市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主任黃穎介紹說,此舉最大的好處是給維修資金的應急使用“綠色通道”加了一把安全鎖,防止出現損害業主知情權、監督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現象的發生。
“小物業”撬動民生改善“大幸?!?/p>
審議通過的《條例》修正草案,還就物業管理區域內行為規范和執法要求、業主共有資金的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
小物業情系大民生。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條例》修正草案的審議通過,也意味著該條例經省人大審查批準后即將進入實施階段,各政府部門要根據條例進一步完善配套規定,做好物業管理這件群眾身邊的“小事情”,撬動民生改善的“大幸?!?,為全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貢獻法治力量。
通訊員 張倩 顏安 肖日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校對 王菲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tomatoeros.com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